倪光南:芯片堂吉訶德,若聽他的話,中國半導體產業或不止如此。企業家的“市場派”與科學家的“技術派”之間的對立

2020年10月5日23:53:13 發表評論 1,812 次瀏覽
幣安

  今天中國在操作系統、芯片遇到卡脖子的問題時,不要忘記這個宛如「愚夫」般的科學家,對自主可控孜孜不倦的探索。

  他是改革開放後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學家,將大半生的心血傾注於中國芯片技術。他曾被市場歸類於失敗的一方,但如今世人回首往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個人就是倪光南

 

  很多人都會想,如果當年沒有走柳傳志路線而是倪光南路線,那麼今日的中國半導體或許並不會如此吧。

  1995年6月30日上午,北京中關村科學院南路,倪光南和柳傳志分坐在聯想集團會議室第一排的兩側。

  在這場聯想中層以上幹部200多人出席的會議上,董事會宣布解除了倪光南總工程師及董事職務。柳傳志在隨後的發言中聲淚俱下,但被解除職務的倪光南卻顯得鎮定自若。

 

  會議結束後,倪光南和柳傳志也徹底結束了十年間的風雨同舟。

  1939年出生的倪光南心中一直有個科技興國夢。經歷了「國弱被人欺」的切膚之痛,他明白只有國家富強起來,才不會受人家的欺負。

  1983年,倪光南放棄了加拿大的高薪工作,回到祖國。次年,計算所發起成立了新技術發展公司,柳傳志作為公司的管理層,毫不猶豫的向倪光南拋出橄欖枝。

 

  於是,倪光南將聯想式漢卡技術帶入公司,創造了上億利潤,並帶動了包括微機產品在內的整體營銷,最終「聯想」也成了公司的新名字。

  1988年,在聯想漢卡站穩腳跟之後,倪光南將工作重點轉移到微機上;1990年,採用自主設計主板的聯想微機在國內推出;1994年,聯想的銷售額達到47.6億元,同年,倪光南被遴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不過由於國外電腦品牌的大舉入侵中國市場,聯想急需突破瓶頸,找尋新的出路。此時,倪光南的科學家思維和柳傳志的企業家作風產生了巨大分歧。

倪光南的科學家思維和柳傳志的企業家作風

  力主自主核心技術、想要搶佔科技高點的倪光南要對標Intel,從設計入手做芯片。1994年,倪光南與復旦大學、長江計算機公司達成合資建立集成電路設計中心的意向,中科院和電子工業部甚至承諾由聯想牽頭,組織有實力的計算機企業一起參與,制定一個國家投資計劃。

 

  但在最後一刻,此前一直和倪光南步調一致的柳傳志第一次說了「不」,他的理由是芯片項目投入和風險巨大,非聯想的實力可支撐,倪光南是「技術至上,並不清楚整個市場是怎麼回事」。

 

  科學家之間的比拼只在於能否取得成功,不在乎失敗的次數;而企業家需要照顧全部,因為很可能一失足就成千古恨。

  兩個各自領域的精英都無法說服對方,堅定與固執又讓他們更加水火不容。這樣的情況持續了大半年,最終以倪光南被解除職務而告終。

 

  有媒體評議這對聯想雙子星的「柳倪之爭」,實際上是企業家的「市場派」與科學家的「技術派」之間的對立,也是「中國製造」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時的彷徨與爭執。

  但當時的情況是,不僅柳傳志,聯想其他董事和高層都站在了他這邊,甚至中科院都選擇了「聯想路線」。科學家顯得有些孤立無援。

  改革永遠都是「摸着石頭過河」,脫離了時代,我們無法客觀評議前人的選擇。但結合當下的國際形勢,仍不免讓人遐想:如果當初走倪光南的技術路線,如今的聯想和中國半導體產業又會如何?

 

  作為聯想路線之爭的失敗者,倪光南似乎並不後悔,他依然堅持着他技術至上的想法,哪怕缺乏支持者。

  在他看來,中國IT界缺少自主可控核心技術是他的錐心之痛。鑰匙還掌握在別人手裡,中國是要崛起的大國,加上特殊國情,中美必然要在方方面面進行多番較量。

  所以20多年來,無論有多難,倪光南一直堅持着自主研發,好在如今的國家與企業都紛紛下決心去突破了。

  有人把他評價為科學家中的唐吉訶德,為了理想抱負被人利用,但他不諳世事,也不會為這些世事所累。寧可冒着一世英名赴水流的風險,繼續一門心思投入到科研工作之中。

 

  「沒做成事之前,可能都會被當成唐吉訶德。」倪光南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但也不一定要自己成功,我做一段,人家接着做。從大局看,一個企業不行還有更多企業出來,依託產業界發展是一定可以的。」

火幣
收銀唄

發表評論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