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村內的一家傢具工廠正在打包準備發貨
晚報特派記者王煜徐州沙集攝影報道
一個蘇北貧困縣的小村,7年前沒有一家網店、沒有任何傢具產業基礎,卻在2010年阿里巴巴網商大會上獨得「全球最佳網商沃土」,2012年的傢具產值達12億元。目前,最初的網商帶頭人企業年產值已超千萬,全村一半以上的農戶開起共3000多家網店,憑此迅速脫貧致富。這是徐州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創造的令人矚目的成就,信息化直接帶動農村工業化的「沙集模式」廣為流傳。村子也把打造「中國電子商務第一村」作為目標。不過,經歷迅猛爆發後,各類問題逐漸浮現,東風村農民網商的發展也到了轉型的十字口。
現場
「雙11」在這裡不太火
11月10日,當全國的許多網商都在為即將到來的「雙11」緊鑼密鼓地準備時,東風村的孫寒卻在這天停止網店的客服,公司的全部人力都投入到傢具生產中去了。「這幾天主要在趕代工的一批貨,天天加班生產。要是又在『雙11』接太多零售訂單的話,產量跟不上,太久發不出去貨,會招來買家差評,反而不好。」孫寒解釋道。他是沙集鎮網商協會會長,七年前,正是他把電商和傢具生產帶到東風村。
同村的也表示,他的網店並沒有為「雙11」做專門的預案。昨天中午,他估計當天的訂單量可能達到平時的2—3倍。他家二樓的網絡客服辦公室里,一名前一天晚上加班到當天凌晨1點的客服小伙告訴記者,從10日晚11點左右,諮詢量變大,「但是不常多。」說,其實當地的家具行業不適合參加「雙11」這樣的促銷活動,因為庫存做不到那麼多,生產和發貨速度很難跟上。「儘管如此,因為訂單集中,過兩天我們這裡的快遞、物流還是會爆倉。」他說。
「其實,做得大的人都不想參加『雙11』,貨發不出去不說,降價還得賠錢。」在他4000平方米的廠房裡,李勇(化名)愁眉苦臉。他聽說,鄰近的宿遷市耿車鎮的一家傢具網商,「雙11」12小時被訂掉100萬元的貨,「但他估計得賠10萬-20萬元。」
從沙集鎮上的國道通往東風村的一條南北向的道,被命名為「沙集農民網商一條街」。不到2公里長的道兩旁,雲集了近30家物流公司,「四通一達」自不必說,許多不知名的公司也紛紛進駐。每天下午四五點,這條都堵滿前來各個物流點發貨的車輛。「來發貨的,都是比較小的網商,大網商都是我們上門取貨。」一家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農民網商開着農用三輪車,把二三十件包裝好的傢具運到物流公司,驗單、過秤、交費。物流公司的工作人員用叉車把一堆堆傢具運上大卡車,來不及運送的許多傢具散落地堆在牆角和旁。
記者隨機詢問幾個發貨的網商對「雙11」的期待如何,得到的回答是「說不準」、「沒怎麼想」等等。似乎在他們眼中,「雙11」並不是什麼大事,生意該怎麼做還怎麼做。
曾經的窮村有了電子商務
東風村曾是個窮村,大部分青壯勞力都外出務工。村民曾一度學習一河之隔的耿車鎮,做起廢舊塑料回收生意,雖然確實賺到了錢,但對的污染也非常嚴重,河流發黑、臭氣四溢,村子成了「垃圾村」。2006年,26歲的孫寒回到東風村,開起當地第一家網店。他和鄰村的夏凱、陳雷一起,最初是賣小飾品、手機充值卡等,雖然沒賺到什麼錢,但體驗到了網店的神奇:「一天就賣了三十幾張(充值卡),也太離譜了。」
孫寒看到村子附近有木材加工廠,村子裏的老一輩又大多會木工,決定轉行做傢具。開始他是做實木傢具,生意並沒有太多起色。2008年,孫寒去上海的宜家店面逛了逛,受到,覺得這種簡約風格的傢具應該很有銷。於是他從宜家買了個小書架帶回村裡,請當地的木工仿製,因為樣式受歡迎,價格又低廉,在網上大賣。3個年輕人分別買了簡單的設備,開始自己生產,很快幾個人都賺到了第一桶金。起初他們還相約保守「商業機密」,但很快村子裏的人都知道了他們網上賺錢的子,一傳十十傳百,村民紛紛開網店設工廠賣起板式傢具。
一個原來完全沒有傢具產業和電子商務的小村,從2008年開始爆髮式地發展,到目前1180戶農戶已有600—700戶從事傢具網商,開設超過250家傢具廠、3000多家網店,2012年的產值達12億元。除傢具生產之外,傢具配件、包裝材料、物流快遞、電腦銷售維修等產業也在村上聚集,一條產業鏈初步形成。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表示,「沙集模式」的珍貴在於它不像一些發達地區,網店是在相對發達的產業集群和特色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而是完全由電子商務直接催生出本地的主要工業。他認為,像沙集鎮這樣的貧困地區,信息化都可以發揮這麼大的作用,說明農村並不一定非要等到工業化完成才可以信息化,可以採取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方式,快速發展農村經濟。
做網商後村裡治安明顯改善
電子商務明顯地改善了東風村村民的經濟條件。「現在村裡人隨意開個傢具網店,一年賺上幾萬元錢是比較簡單的事。」東風村會計王萬軍說。
王萬軍的和曾多次到村裡調研的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紅的記錄,都展現了東風村劉興啟家的故事。這家人是村子裏較為困難的一戶,在村裡實在生活不下去了,上世紀90年代一家五口去了宿遷,靠加工熟食為生。1994年因為忙於生計,無暇照顧孩子,單獨在家的4歲的小兒子被入室搶劫的歹徒。一家人備受打擊,離開宿遷到了徐州,靠做早點度日。每天凌晨1點就要起床備餐,非常辛苦卻賺不到錢。女主人王允俠說,那時候他們為了省錢,有一個月就是吃水煮菜,沒吃一滴油。女兒考上縣城的高中,卻因為沒錢棄讀。兒子交了4年的女朋友,因對方的媽媽嫌他們家窮他們分手。
2007年,聽說村裡的人開網店賺了錢,他們回到村裡,學習鄉鄰開起網店。3年後,每天能賺到1000多元。王允俠說:要是像這樣能掙到錢,當年女兒就不會輟學了。她說,曾經有一次她在送貨時,被人騎摩托撞倒了,手臂和腿上都有瘀傷。但她沒要那人一分錢就讓他走了,因為她「現在有錢瞧病了」。
2008年汶川地震,村裡的網商得知後,第一時間自發為災民捐了2萬多元錢。之後,他們又為貧困大學生捐了4000多元錢。村民不僅富裕了,也有了社會責任感。
王萬軍說,2010年村裡90%的外出務工者都回家開網店,也解決了村裡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問題。村民們一心致富,也讓社會風氣好了許多。老村支書曾說:「現在是家家戶戶有事做,人人手裡有猴牽。都忙着致富,誰還有閑工夫搗亂。」村裡年輕的網店店主也贊同:「村裡興起做網商之後,沒有閑散人員,治安確實明顯改善了。」
東風村網商模式輻射周邊
記者看到,在「網商一條街」的兩旁,仍有不少農戶在拆去原來的房屋,準備建設傢具工廠。王萬軍說,在傢具網商已然扎堆的東風村,不僅本村人在繼續加入,近年來還有不少外地人來到這裡創業。
11月10日下午,在東風村一家小型傢具廠內,記者遇到正在提貨的徐衍偉。今年30歲的他是徐州豐縣人,2006年大學畢業後先後在長三角一帶從事藥品和食品的品質管理工作,今年十一,他辭職回到家鄉,繼而來到東風村開始網絡創業。「除了貨源豐富,這裡最大的優勢是物流相當成熟,發到上海的快件居然只要3元一份。」
關於傢具和網商,徐衍偉完全是零基礎。從200公里外的家鄉來到沙集,光是找租住的房子就找了兩天,連吃的東西也有很多不適應。他就天天往村上農戶的傢具廠里鑽,和他們聊天,向他們請教,一個多月下來,他已經能把各種類型傢具的特色和優劣、整個市場的情況和記者說得頭頭是道。
考慮到天貓的入駐門檻就要11萬元,他目前只開了個淘寶集市店,到東風村的廠家裡進貨再到網上銷售,做的是「零庫存」。他很清楚,光從單件傢具上,他在價格上肯定拼不過這些擁有天貓店和生產廠房的商家,「但是我可以走差異化道,精心挑選出幾件能有利潤的貨物,重點推廣。」他的想法是慢慢做大,然後就可以有自己設計的特色產品。
要加強推廣、要學攝影和PS、要學傢具設計、要學市場戰略……想成功似乎還很遙遠。雖然上個月只銷出20多件貨,但他依然很有信心:「這個月前10天的出貨量已經比上個月總量多了!」他說,做網商是他多年前的夢想,已經有了4歲孩子的他,這樣的「瘋狂」也是最後一次嘗試了。
在人們繼續往東風村擠的同時,東風村的網商模式也在迅速往周邊輻射。不僅是整個沙集鎮,連周邊的宿遷耿車鎮也有許多人依葫蘆畫瓢。在網商一條街,記者就看到了耿車傢具網商的高薪招工廣告。
「沙集模式」
目前,最初的網商帶頭人企業年產值已超千萬,全村一半以上的農戶開起共3000多家網店,憑此迅速脫貧致富。這是徐州睢寧縣沙集鎮東風村創造的令人矚目的成就,信息化直接帶動農村工業化的「沙集模式」廣為流傳。
反思
網商缺乏培訓,粗放發展難持續
「我目前遇到最大的問題是招工難。」孫寒說。他介紹,全村200多家廠子,少的僱工五六人,多的達到五六十人,現在周邊的人力不能滿足網商的用工需要了,尤其是熟練的木工,更加短缺。因為缺人,商家不得不開出高薪。網商一條街的邊到處可見招工廣告,包裝工和網絡客服的月薪在2000元左右,開鋸工、鑽孔工的月薪則開出4000-7000元的價位。
孫寒的傢具廠去年營業額達1200萬元,他預計今年增長30%左右。目前他的廠房面積是2800平方米,他準備再擴建,讓總面積達到4000平方米。在他的廠房裡,記者看到,傢具材料、生產機器和成品的擺放略顯雜亂,孫寒不時地在廠房的各處穿行,在包裝箱里抽出一塊兒看一下成品質量後,又到廠房門口指揮叉車運貨,然後又走進辦公室在網上查詢到賬情況。孫寒的父親在開叉車、母親操作打孔機,妻子做客服兼包裝傢具配件。
王萬軍說,東風村的網商整體還沒有脫離「夫妻店」、作坊式的粗放經營方法,沒有建立真正的企業文化。他說,網商缺乏實用的成體系的培訓。「雖然阿里巴巴也來做過培訓,但他們講得太高級了,我們就像初中生聽高中課程一樣,學不進去。」
2010年,沙集鎮成立了網商協會,孫寒任會長,王萬軍任副會長、協會黨支部。王萬軍說,雖然成立了協會,但基本上是空殼子,既沒有資金來源,也沒有專職的工作人員。「想要去引導和服務網商,卻感覺不知從何做起。網商們平時都忙於生意,總是召集大家來開會也不實際。沒有專人,連做個到位的數據統計也辦不到。」王萬軍還談道,東風村的網商發展到現在,大家缺少夢想的驅動,「很多人只是想着怎麼賺更多的錢,對將來應該怎麼走,沒有認真思考過。」談到這點,說,他很歡迎像徐衍偉這樣的外來人,因為他們能帶來新的思維、新的活力。
缺乏自有創新品牌是致命傷
對於東風村網商目前面臨的問題,孫寒等人並不避諱,他們告訴記者,他們正在嘗試轉型。孫寒說,最初的時候,網銷傢具的利潤能達到100%—300%,現在因為網店眾多競爭激烈,能有20%就很不錯了。他已經逐步把重心朝代工方面轉移,「代工雖然單件利潤低,但量大,能削減整體成本,最後利潤能上去。」他指着廠房門口來接貨的卡車說,這1500套鞋櫃就是發往上海的百安居的。
除了轉向代工,同村的網商王朴也嘗試了產品的多樣化。去年,他做起了網銷服裝生意,專門代理某品牌的保暖衣,營業額達到200萬元左右,佔到他去年總營業額的四分之一。不僅產品多元,網商們也開始在銷售平台上另尋他。記者在村裡多家網商的客服電腦上看到,除了淘寶,他們的業務也在京東、蘇寧、亞馬遜等各大電商全面鋪開。「這樣不僅能減少被一家電商的規則控制得太牢,也能擴大我們自己的影響力。」說。
從模仿起家的東風村網商,缺乏自有創新的品牌一直是致命傷。「雖然現在幾乎家家都註冊了商標,但真正的品牌不是這麼簡單的。」王萬軍說。說,想要做出過硬的品牌來的話,板材要挑選最好的,設計要有想法,市場推廣上要有一套戰略,絕對不是一時之功。「現在大家都說要做品牌,但真正落實起來很難,需要資金和人才的投入。」他認為,應該在這方面給予網商更多實在的扶持和指導。
據王萬軍介紹,睢寧縣和沙集鎮兩級已經在東風村附近規劃建設佔地1800畝的電子商務創業產業園,今年底預計建好其中9棟標準廠房。產業園不僅為網商提供廠房,還有電商大廈、酒店、物流等配套設施,能讓網商們擺脫目前企業在地理空間上的無序。方面期望能以此為平台,促進東風村網商的規範化和品牌化發展。
觀點
電商不僅實現信息化也推進了城鎮化
實習生洪音藝記者王煜
從2010年至今,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助理周紅和她的團隊曾多次走訪過東風村。在她看來,在這3年的時間裏,東風村經歷了很大的變化,除進駐淘寶的人數不斷擴張,已有企業的規模也在壯大。他們對於品牌意識,以及知識產權和產品品質的重視,都較前幾年有了很大的提升。
然而,周紅髮現,東風村目前仍面臨著許多問題,首要就是人才緊缺。「但我了解到,正在採取相應的措施,來解決高技術人才短缺的問題。當地目前正考慮與徐州師範大學開展定向實習項目,為東風村提供後備人才。這些實習生並不僅僅是短期人才,相反,畢業後,他們可能繼續留在東風村工作。」
另一個問題是作業不規範。作為農村,沒有生產基礎、沒有資源優勢,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所幸的是,這些商家們也已經發現了自身問題,並在着手解決。例如以孫寒為首的淘寶大戶,正決定走聯合道,建立一家頗具規模的大型企業,以改進自身在操作方面的不足,提升產品質量。」但周紅認為,這並不意味着想要提升作業品質,就必須走聯合的道。這幾年她通過走訪發現,東風村的淘寶店主更喜歡自己做主、各干各的,如果聯合在一起,反而會出現一系列矛盾和衝突。「現在正設想建立一個沙集鎮電子商務創業園,來為淘寶商家們提供創業的生態條件,而不是強制將分佈散落的企業整合成個別幾家。隨着創業園的建成,許多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三個問題就是創新意識的缺乏,東風村目前主要靠複製和模仿生產產品,抄襲現象也非常普遍。這與目前東風村從業人員素質密切相關,農民缺乏自主設計的能力,很難設計出具有特色的產品。目前東風村正在積極地改進這方面的問題。例如,當地表示想要開展「東風村設計大賽」,鼓勵大學生積极參加,為東風村帶來新的設計,同時也為提升產品品質創造條件。
周紅認為,東風村不僅實現了信息化帶動農村工業化,也解決了三農問題,推進了城鎮化進程。得益於電子商務這個平台,東風村的剩餘勞動力得到解決,空巢老人的問題也得到了緩解,使得農民在農村一樣可以創造財富。她表示,這種模式很難複製到城市中。城市與農村是不同的,農村是一個由鄉情和親情維繫的熟人社會,使得一種成功模式可以很容易地開來。但在城市,人與人之間交流少,基於這點,這種模式是很難複製過來的。
鏈接
全國各地「電商村」
「淘寶村」的概念最早由阿里巴巴提出,根據阿里巴巴研究中心定義,「淘寶村」指大量網商聚集在農村,以淘寶為主要交易平台,形成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的電子商務生態現象。
按照商務部發佈的《2012中國電子商務報告》,以淘寶網(含天貓)為例,截至2012年底,正常經營的註冊地在農村(含縣)的網店數量為163.26萬個,其中註冊地在村鎮的為59.57萬個。
隨着電商行業的發展,這些村的電商也從傳統的單一淘寶平台推向了騰訊、京東、亞馬遜等多個平台,從「淘寶村」進化到「電商村」。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份已經形成了14個「電商村」,年營業額從數千萬至近20億不等。
■麗水遂昌縣
位於浙江麗水市的遂昌縣,通過電子商務銷售當地農產品,在這個擁有5萬人口的縣城裡,集聚了近1200家網店,當地的竹炭、烤薯、筍乾等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子商務的「催化」作用,其銷售量增長近10倍。與沙集稍有不同的是,遂昌模式中縣起了很重要的牽頭作用,發起成立了服務於當地經濟發展的電子商務公共平台遂昌網店協會,向上整合資源,實現農副產品集約化營銷;向下號召網上創業,提供免費培訓,實現零成本開店,集中農產品分銷,打造了一個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鏈。
■義烏青岩劉村
浙江義烏的青岩劉村,憑藉著義烏小商品的貨源優勢集聚了全國各地的淘寶網商,發展成為不折不扣的「淘寶村」。與完全是本地村民開淘寶店不同,青岩劉還做網商們的生意,租賃和其他各種服務,其更像是淘寶網商們的「根據地」,太多電商創業的人從這裡來了又去,8年的時間,這裡依然熱鬧非凡。
■揭陽軍埔村
目前,揭陽市軍埔村的淘寶網店數量已經達到了1350家之多。迄今為止,揭陽市已經為電商企業提供了1000萬元的貼息貸款,已經有31家企業因此受益。在軍埔村,分佈着大大小小的批發商30家左右,貨源充足,取貨方便,正是這些硬性條件吸引着越來越多外鄉人來到這裡經營網店。同時,物流網絡也已經初具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