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少林寺曾8000万元投多家公司,一个月前以666个注册商标登上热搜的少林寺,又遭遇了被出售的风波。

2020年10月13日12:05:30 发表评论 2,216 次浏览
币安

 “少林寺”招牌不灵了?

  深山藏古寺,也藏生意。

 

  一个月前以666个注册商标登上热搜的少林寺,又遭遇了被出售的风波。

 

  10月8日,旅游需求集中爆发的长假最后一天,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下称“港中旅”)宣布,拟通过公开挂牌的方式,出售其所持有的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下称“嵩山公司”)51%股权,以及挂牌时嵩山公司欠香港中旅的全部股东贷款。

  2009年挂牌成立的嵩山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由香港中旅持股51%,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由登封市政府全资持有)持股49%。

  嵩山公司主营旅游开发投资、文化产业开发、旅游地产等业务,拥有独家管理及经营嵩山风景名胜区辖下的少林景区、中岳景区及嵩阳景区的门票销售、代收销售收入和停车场业务的授权,授权为期40年。其中,少林寺的门票收入的70%即由嵩山公司获得。

 

  就在挂牌成立这一年,港中旅曾试图围绕门票经营等运作嵩山公司2011年于香港上市,也由此引发了少林寺“被部分上市”的争议。

  合作11年来,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确实给港中旅及嵩山公司带来不少的收益。北京产权交易所的预披露信息显示,嵩山公司2019年度经审计的营业收入为20808.19万元,净利润3097.58万元,所有者权益为39940.09万元。

  不过,受疫情影响,景区收入骤减,港中旅也由盈转亏(收入5.71亿港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4%;归母净利润为-4.43亿港元,上年同期则盈利4.19亿港元),这也成为其出售少林寺的直接原因。

  嵩山公司截至今年8月31日的财务报表显示,其营业收入为2003.62万元,营业利润为-2372.97万元,净利润为-3201.27万元。资产总计58275.56万元,负债总计19451.61万元,所有者权益为34473.77万元。

 

  港中旅在公告中直言,出售事项倘若落实,将有利于集团优化属下自然人文景区目的地资产组合,出售所得或用于回报更佳的旅游目的地投资。

  消息传开,再度引发热议:“少林寺”这块金字招牌不灵了?

 

  商标风波

  谈钱伤感情,不谈又落得藉藉无名。

  在商业世界,情怀与变现总是一道极难平衡的考题。外界挑剔目光的审视下:知乎变了,B站变了,老用户脱粉回踩,直言“快倒闭吧”。而保持纯粹,变化不多的豆瓣,又被嘲笑作为一家公司,真是太失败了。

  但这毕竟还是公司。严厉审视商业化道路上,出世与入世间的微妙张力,恐怕没有谁比少林寺更具有发言权了。

  9月1日,一则署名“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维权声明流传网络,让这座千年古寺再度站上风口浪尖。声明称,服装品牌森马未经授权,将其注册商标“少林功夫”用于系列服装,侵犯知识产权,令森马连忙解释:此事有些误会,衣服已经下架了。

 

  如此强势专业的维权行动,令外界惊讶。

  人们更熟悉的少林寺,地处河南郑州下辖的县级市登封,嵩山山脉密林之中,从郑州机场前往驱车需数小时。僧人在此参禅打坐、练功夫,肃静神秘,不理纷扰。在其兴建的北魏,这里也是远离都城洛阳、与世隔绝的清净之地。北魏孝昌三年,西天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从南天竺国来到中国,在少林寺面壁九年,史称首创禅宗。

 

  如今一番重新审视,外界发现,截至2020年9月,少林寺累计申请注册了666个商标,其中包括东、西、南、北少林。“连其他少林寺都不放过?不修佛法,布局连锁店。”有网友如此评论。福清南少林寺主持却表示理解:都是寺庙,都是为了佛祖的事业,我们不争。

  作为“天下第一名刹”,拥有1500多年历史的少林寺在商业化运营方面探索也很早。公开资料显示,其名下第一家公司,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也就是如今的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这是少林寺进行商业运作的核心平台、实权企业,其中方丈释永信持股80%,释永乾和中国嵩山少林寺各持股10%。

 

  此后少林寺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张。

  根据工商信息,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文化艺术交流、武术交流、文化演出及经济服务、会议展览展示服务、少林及少林寺私有无形资产的管理、旅游资源及产品的开发,以及货物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据天眼查App,自1999年以来,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累计对外投资公司16家,最大单笔投资金额达1600万元,总额近8000万元。目前仍然存续的有7家,包括郑州嵩山少林寺茶业有限公司、郑州嵩顶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天津恒泰北少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河南非常少林展览有限公司等,业务涵盖旅游、投资、展览、演艺、文化传播等。

  

  按照少林寺的说法,成立公司、注册商标,只是为了保护少林品牌,防止被滥用。利用商业化手段,阻止少林寺被商业化,不得已而为之。

  尽管相对模糊,但是如果将少林寺看作一家公司,这家公司的业务板块也并非天机。熟悉少林寺业务情况的人士介绍,其目前形成规模、相对可持续的,主要有门票收入、授权开发和武僧演出三项。

  门票收入被认为是主要收入来源。资料显示:少林寺年接待游客超过350万人次,按门票每张100元估算,年收入3.5亿元。这笔钱由寺院和嵩山景区三七分成,少林寺只拿30%。少林寺曾表示,门票收入70%用于寺院建设,20%用于僧人生活,10%用来做慈善。

  引起风波的授权开发也是重头戏。有媒体称,品牌输出已经成为少林寺一大资金来源,一部使用少林题材的动画或网游,支付的知识产权出让费可以达到数十万元。不过对此,少林寺方面持有不同意见,表示寺院只出品牌,没有特别参与到经营中,因此分到的金额有限,还是为了宣传文化。

  还有一部分收入来自武僧团。武僧团由寺内武僧和俗家弟子组成,代表少林寺外出表演。公开报道中,武僧团已在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表演,每场净收入一般为2万元。

  如此家大业大,模式成熟,难免引起外界“过于商业化”的感受。

 

  加速与后退

  对少林寺来说,门票收入本就不是越多越好。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多次提议案,建议降低寺庙风景区门票价格,游人少收,居士香客不收。

  没有外界传言的那么“挖空心思想赚钱”,也不是“只想念篇佛经给你听”,在商业化道路上,少林寺似乎一边加速,一边后退。

  加速体现在授权开发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品牌联盟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品牌500强》榜单显示,“少林寺”品牌排名192名,行业归属为文化传媒类。

  就在森马尴尬回应、黯然将服装下架前,同为服装品牌的特步,却在嵩山密林大办山门秀,推出联名款,与少林一同讲“中国功夫”的故事,还表示未来几年,将有持续深入合作,使之成为品牌特色。“这是我们真正的国粹和国潮。”特步品牌副总裁说。

  显然,打少林寺主意的品牌,特步和森马不会是最后一个。有时尚界人士分析,受近两年兴起的国潮风影响,对品牌来说,传统元素、中国气质成为极具格调的选择,也很受年轻人喜欢。而对于品牌如何维护,少林寺也显得比以往更加游刃有余。

 

 

  后退则更多体现在资本运作上。

  2009年,少林寺曾遭遇上市风波,这次风波按少林寺的说法,是登封市联合港中旅集团,试图把少林寺门票经营权等运作上市,而少林寺对此激烈反对,认为不该利用佛教寺院招商引资,开发旅游。释永信更是声称:“少林寺上市的可怕程度,比1928年火烧少林寺还要厉害。”

  不止少林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中的三座,都曾因上市问题备受质疑。峨眉山早在1997年上市,九华山数次冲击IPO,终于成功。至于普陀山,就没那么幸运了。这边递交上市申请,那边,中国佛教协会发表题为《谁在将佛教商业化?——普陀山上市的忧思》的文章,称普陀山与佛教不可剥离,上市难脱将佛教商业化、庸俗化之嫌。

  实际上,2012年,《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就已公布,明确不得以任何方式将寺观搞“股份制”、“中外合资”、“租赁承包”、“分红提成”等。2017年,《关于进一步治理佛教道教商业化问题的若干意见》发布,明确“禁止将佛教道教活动场所,作为企业资产打包上市或进行资本运作”。

  政策限制,僧人民众抵触,加上收入构成相对单一、难突破等原因,久而久之,作为旅游目的地投资的少林,恐怕也很难受到资本的青睐。作为参考,根据年报,峨眉山占比近半的游山门票收入,毛利率常年维持在30%~40%之间,这个数字在行业中并不丰厚。

 

  出世与入世

  少林寺形成如今的商业布局及思路,与其方丈释永信密切相关。

  释永信是皖北农村人,16岁出家,26岁当上少林寺方丈。

  据说,释永信16岁时,对说书先生“少林弟子武功高,云来雾去”信以为真,便趁家人外出,直奔少林,和日后《少林寺》电影热播,蜂拥而至学武功的年轻人一样热血,充满理想。

  “不是为了能吃饱饭。”他在回忆录中强调,当时他父亲在水电部第四工程局工作,找工作不成问题。而少林寺佛堂破败,僧众离散,经济极为拮据,“比我安徽老家差远了”。

  少林方丈当然是会功夫的。他曾在后山坟场、千佛殿前练功,掌握各种兵器和拳法、功法,据说练过的套路一度有100套以上。但在日后报道中,释永信更多被塑造成一个颠覆性角色,不怕事,肯变革,事事争取,战斗力不差,并不是想象中那么佛系。

 

 

  正如释永信在回忆录中所说:“除了解决个人的生死问题外,在成为少林寺的住持之后,我还必须考虑整个少林寺的生死问题。”“当时的少林寺,生存环境艰难,没有山林,没有土地,除了围墙以内的寺院,就剩下围墙以外的28亩山地,而这28亩地根本养活不了少林寺的僧众。”

  释永信曾提到,1982年,电影《少林寺》上映时,真实的少林寺破败杂乱,并没有什么美景。相关回忆录也写道,1992年的少林寺,驴车、轿车和旅游车堵在门口,简陋的危房排在路两边,密密麻麻,招揽买卖,比市区还热闹。

  “电影带来了人气,但这个狭窄的小山沟,竟然有30多家武校,数不清的商铺,“将近2万多人,而少林寺的常住院里面不到100个僧人”,“这样发展下去的话,少林寺的生存环境、文化空间几乎都没有了。天长日久,谁还愿意到你这个又脏又乱的地方来?”

  在释永信的积极推动下,少林寺开始了一系列商业化运作。注册公司,发展“功夫”经济,推广少林文化等。2000年,少林寺牵头出资300万元推动周边地区拆迁,请当地群众搬出去,方丈也因此与许多人反目。

 

  但少林寺还是逐渐演变为一个以宗教、武术与传统文化为核心,包含旅游、投资、演出、教育培训等在内的商业王国。马云曾半开玩笑,称赞释永信是河南“第一民营企业家”。

 

  在释永信看来,提供商业服务不仅是少林寺,也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大趋势。“等待只会贻误历史机遇,甚至会葬送少林寺乃至佛教的未来。”

  更值得一提的是,释永信带领下的少林寺积极拥抱现代科技,寺内僧侣很早就开始用手机、电脑,学习外语等,少林寺还在柏林、伦敦、澳大利亚等地开设文化中心、建立海外分寺。2014年10月,释永信曾带领70人代表团远赴欧洲,参加第三届(欧洲)少林文化节。

释永信和普京

  正如释永信在一次采访中提到,“不是我太入世,而是我太超前”。

  方丈是否纠结过?毕竟,在众多寺院中,少林寺更像那个异数,风波不断。

  2008年,少林寺曾以“少林欢喜地”在淘宝开网店,售卖商品包括修禅练功用品及迎合年轻人的创意物品等,有售价9999元的《少林武功医宗秘笈》,13600元的少林镔铁剑,200多元的布鞋,也有百元左右的中秋礼盒。方丈的本意是把少林文化传播和保存得更好,却也因“过度商业化”遭受不少质疑。

  有报道援引亲近释永信的人称,商业社会,方丈从未烦恼“该不该商业化”,只是需要把握平衡。但也有报道记录他迟疑不决的一面。据三联生活周刊报道,起初有商家找来,希望与少林寺合作,生产“少林素饼”。对于是否用寺院品牌,从事商业活动,方丈很矛盾,“犹豫了两年”才答应,如今少林素饼在少林寺成为很受欢迎的产品,各大城市超市里也有销售。

 

  在出世与入世之间,作为当家人的释永信早已理清了脉络。

  正如其在回忆录中所说:“我们谋生的方式不断与时俱进,但少林寺基本生活方式没有变,我们对佛教的信仰日益坚定,因为少林寺的历史和现实发展让越来越多的人体证到佛陀教法的永恒生命力,这就叫‘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火币
收银呗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